薄氏
雁门郡:战国时,赵武灵王置雁门郡,秦、汉沿之。相当于现在山西省代县一带。
谯郡:东汉建安年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,设置谯郡,治所在谯县(今安徽省亳州)。相当于现在安徽、河南二省之间地区。
,

历史来源

薄(Bó)姓源出

1、出自姜姓,以国名为氏。据《潜夫论》上说,薄姓是姜姓的后代,上古时有薄国(在山东省曹县东南,又称毫),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,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,称薄姓。2、出自子姓,以邑名为氏。据《左传·杜预注》载,春秋时期,宋国有大夫被封于薄城(今河南省商丘北一带),他的后代子孙就以封邑名命姓,称薄姓。3、源于子姓,出自商汤后裔的封国,属于以国名为氏。4、源于鲜卑族,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乌桓部薄奚氏部落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5、源于满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6、历史上羌族的姓氏中也有薄姓。7、出自其他姓氏所改:① 据《万姓统谱》记载,薄姓是商朝诸侯薄姑的后代,后简化为单姓薄。② 据《魏书》载,南北朝时,北魏鲁卑族代北地区有复姓薄奚氏,入中原后改为汉字单姓薄氏。

得姓始祖

商汤、薄公。薄氏的始祖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大夫,据学者考证是商汤的后代,《万姓统谱》记载,薄氏为商汤的后裔。古代的薄又叫薄城,就在今天的山东省曹县东南一带,又称亳,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。望族居于雁门郡,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代县西北。故薄氏后人尊商汤为薄姓的得姓始祖。

迁徙分布

薄氏源出多头,先秦时其已在今河南商丘与淇县(卫之国都)一带分布。古代学者考证,薄与亳同,俱为地名,亳位于距商丘百余里的亳州,先秦时,薄即包括此相邻的两地,这样来说,亳亦可视为薄氏之发祥地。亳于东汉时为谯郡之治所,所以,谯郡成为薄氏之第一大郡望。

战国中后期,宋国与卫国俱被灭国,薄氏子孙因避难等原因有一支徙居今江浙间地,汉初高祖刘邦之妻薄姬即为今江苏苏州人,其父于秦时与故魏王宗女魏媪私通而生下薄姬,薄姬后被文帝尊为皇太后,其弟薄昭也因迎立文帝有功而封为轵侯,其子薄戎奴、孙薄梁均世袭,这可以说是薄氏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。汉、魏时期,一支薄氏徙居于今山西北中部一带,后与北魏薄奚氏改来的薄氏相融合,逐渐昌盛为该郡之大族,此地古属雁门郡,是故后世薄氏有以雁门为其郡望堂号的。南北朝至隋、唐时期,薄氏除繁盛于谯郡与雁门郡外,还播迁到了北方之山东、河北、河南、陕西以及南方之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等省份。宋、元时期,薄氏在西北之甘肃、宁夏、内蒙以及南方之四川、重庆、湖北、湖南等地均有分布。明朝初期,山西薄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山东等地。明朝中叶以后,薄氏于西南之云南、贵州、广西以及华南之广东等地均有所见。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,渐有山东等地之薄氏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。清咸丰六年以后,亦有山西北中部之薄氏走西口,迁于今河套地区谋生。

二十世纪中期,跟随国民党去台湾的薄氏人口,也已在台湾落户成家。如今,薄氏在全国分布较广,尤以山东等地为多。薄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

堂号

格物堂:“格”的意思是能穷致事物之理。源自明朝薄钰发明了炮、千里镜、小车、火铳、地雷、弓弩等,著有《格物测地论》。后代以他的书名前二字作为堂号。[2]

字辈排行

天津宁河薄氏一支字辈:“洪连(桂)克立”。
天津宁河薄氏一支字辈:“达(陡)于文进仲自红(洪)福会殿连克(玉)立明俊德”。
天津武清薄氏字辈:“永云玉文海”。
山东东营薄氏字辈:“登泽传其(琪)纯尊祖幼山石久向”。
山东邹城薄氏字辈:“孜春维兆长发其祥克开士业继福允善忠孝”。
江苏东海薄氏字辈:“用正其祥维康剑荣华”。
河南巩义薄氏字辈:“宝芝兰广玉”。
山西应县薄氏字辈:“厚汝天耀……”
河北南宫薄氏字辈:“增段长增福玉广明”。
北京、黑龙江薄氏字辈:“振鲜树俊战”。
薄氏一支字辈:“海国希化玉”。,

家族名人

薄珏:明代兵器制作专家。崇祯年间,流寇欲劫掳安庆,巡抚张国维调薄珏入城制造铜炮,防御流寇,又制造了千里望远镜,以观察流寇的远近,后又制作水车,水镜、地雷、地弩、火铳等兵器,当流寇进犯安庆府时,城内兵民固守,发挥了各种武器的作用,大败流寇。著有《浑天仪图说》、《格物测地论》等。
百家姓工具简介

《百家姓》采用四言体例,对姓氏进行了排列,而且句句押韵。百家姓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是中国传统蒙学教材。《百家姓》收集姓氏504个,四字一句,易学好记。本站百家姓全文带有拼音及姓氏介绍,百家姓排名,欢迎收藏。

百家姓工具使用说明

返回
顶部